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成都大学学报》(CN:51-1064/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成都大学学报》主要刊发特色鲜明、高质量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语言文学、艺术、法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为学校学科建设服务的同时,还不断探索,尝试精心策划特色栏目,打造特色品牌,并实行开放式办刊,努力提升期刊的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180元
杂志文章特色
1、《成都大学学报》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成都大学学报》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成都大学学报》关键词。选3-5个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作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三国与诸葛亮,巴蜀人文,蜀道论丛,历代文史
摘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公民教育现状以及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新问题,采访人与英国约克大学教育学教授、教育系副主任、教育与社会公正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所主任,著名的公民教育专家伊恩·戴维斯进行了访谈,对英国公民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向品格教育的转向进行讨论,辨别什么是好的公民教育,探讨如何评估公民教育效果,思考社交媒介等新技术与公民教育的关系。在访谈的过程中,比较了中英两国的教育实践,总结了部分公民教育经验。
摘要:教学评价教育缺失给学生发展带来诸多问题,这种状况亟需改变。教学评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关于教学评价的知识、养成积极应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学会正确使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实施教学评价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体现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归因的方向、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善于抓住关键时机、为学生的发展留有空间等。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建设不能离开优秀的大学文化,优秀的大学文化必能塑造“双一流”的文明成果。“双一流”建设需要塑造大学文化空间就在于普适性文化构成“双一流”的内在基因,差异性文化构成“双一流”的特色因子;自由文化乃孵化“双一流”的养分,理性文化是指引“双一流”前行的明灯,卓越文化决定“双一流”品质的高低;民族文化是孕育“双一流”的母体血脉,区域文化构成“双一流”的支撑点,自我文化组成“双一流”的特色气质。大学只有以其文化为使命,大学才能世代传承、久传不衰,并能照亮世俗、启航文明;大学只要塑造出一流的文化空间,其“双一流”建设进程就能水到渠成。
摘要:人格教育是使自然人成为理想人的过程,文章从孔子在《论语》中的言论,分析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包括人格教育的可能性、人格教育的目标及人格教育的过程。为了检视孔子这种哲学思想是否与当代心理学对于人格研究的发现相通,通过分析人本学派心理学、正向心理学及其他6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归纳他们对于人性及人格成长的观点,再与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对照,以寻找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现代心理学主张人有自由意志,人会追寻未来及进步,人有一个理想目标;这些观点与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有相通之处。
摘要:自由教育思想不同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以教育自身为目的的教育,也是有“边界”的教育,所培养的是思想自由并且多样化的创造性人才。制约我国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因素有传统教育过于保守、教育目的偏重社会而忽略个体、教学内容较陈旧、封闭性知识过多等。应借鉴自由教育思想的精髓,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育,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创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适度放松对学生的控制,赋予学生一定自由的权利,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需要。
点评详情